澳新銀行最近發表的報告,談及一帶一路倡議如何通過改善當地基礎建設、鼓勵外國直接投資和當地就業,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發揮互補作用。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建設透過沿線各國之間的基礎建設項目迅速發展。
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有68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如此迅速廣泛的國際參與將為公路、鐵路、海港和貿易等領域創造諸多投資良機。
根據匯豐銀行的數據,直至2030年,亞洲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投資需求每年將達1.7萬億美元。亞投行、絲路基金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金磚銀行)已經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建設項目投入了約1.1萬億美元。
雖然其他國家看來未能享有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貿易和投資機會,但澳新銀行最近的報告指出,由於倡議是開放式的,所以情況並非如此。
基礎建設以外
澳新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師、《China's Belt and Road Primer: Five Myths about the Initiative (中國一帶一路指南:對倡議的五種誤解)》報告的合著者王蕊指出:「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對於沿線以外國家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
例如,澳洲是一個商品出口國,如果一帶一路提升了區內的基礎建設建設,就會產生更多的貿易機會,擁有相關技術和專業諮詢服務的區域金融中心亦可參與其中。
王蕊說一帶一路並沒有削弱或挑戰現有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而是通過改善當地的基礎建設,同時鼓勵外國直接投資和當地就業以補充區域自由貿易協定。
她指出,澳新銀行部分商業銀行客戶和外國投資者,尚未熟悉中國對全球化和區域聯通性的不懈推動,更普遍存在一種誤解:一帶一路倡議的真正焦點是基礎建設。
「對於我們的商業客戶來說,投資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入了大量資源,我們也確實看到這些國家對大型基礎建設的真實需求。」在東南亞國家中,柬埔寨、泰國、老撾和印尼迅速與中國簽署協議開發大型基礎建設項目,包括價值約255億美元的鐵路和公路項目。
王蕊說:「當一帶一路倡議初次提出時,我們看到許多出於政治和經濟顧慮的阻力,但現在巴基斯坦、印尼以至印度等國都參與進來,因為人們對一帶一路倡議日漸熟悉,並且認識到一帶一路不只是關於基礎建設,更涵蓋與世界各地的貿易流通、金融合作、互聯互通和政策協調。」
善用香港優勢
香港以其金融服務、法律服務、監管制度和位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是開拓一帶一路商機的最佳夥伴。
作為擁有活躍資本市場的區域金融中心,香港可以協助有基礎建設融資需求(如債務融資和債券發行)的公司。本地銀行服務為投資者提供貿易融資、金融市場產品、風險管理和零售銀行業務。根據澳新銀行的資料,香港在法律和諮詢服務方面擁有明顯優勢,有實力為缺乏跨境及跨法系運營經驗的公司提供專業服務。
王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人民幣國際化為香港帶來新機遇,香港在開發離岸人民幣市場、外匯套期保值和跨境人民幣結算方面皆可發揮主導作用。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預計到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半將會以人民幣結算。
根據澳新銀行的報告,由於對石油、水泥和鋼鐵等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當地基礎建設投資將有助於推動全球商品貿易。雖然基礎建設在當下佔據中心位置,但該報告預測一帶一路將在基礎建設和基礎建設融資之外的領域創造更多商機。隨著一帶一路相關投資的增長,貿易和金融合作亦將得到深化,經濟和文化聯通性不斷提升也將帶來旅遊業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