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與世界合作

2018-05-14
Share

跨境基礎建設項目能為合作的各方帶來互惠利益,恰當的合作模式對項目成功至為重要。

自2013年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為東南亞、中亞及其他國家帶來大量的基礎建設項目機遇。這個龐大的世紀工程催生出大量的公路、油氣管道、電信、鐵路和港口項目,旨在推動區域內的互聯互通,以及促進中國、歐亞大陸其他國家以至全球各地之間更多的貿易。在短期內,倡議也帶來了建設熱潮。

中國一直不遺餘力地為一帶一路奠定基礎,不單為新的亞投行、絲路基金和上合組織投入資源,亦已與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了貿易和投資協議。

儘管未有一帶一路項目總數量和總金額的官方數據可供參考,但國家開發銀行表示已為900多個項目準備了8,900億美元的資金。中國進出口銀行也在2016年表示,已開始為4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000多個項目提供融資。

東非和東南歐的一些投資還在洽談中,大部分已經啟動的項目都集中在南亞和中亞,特別是東南亞地區,滿足了當地的資金需求。

全球投資者如何從一帶一路中獲益?會有什麼潛在風險?如何避險?

一帶一路項目與中國內地其他項目分別不大,但相比美國等國的項目則截然不同。許多國際運營方傾向於「文件為先」,文件中明確規定項目的工作範圍、各方義務、項目流程、法律框架等條款。在亞洲的一些國家,「關係」則更為重要,細節及合同才是其次——如果出現任何問題,各方會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

案例啟示

最近歐洲和亞洲的一些項目體現了國際參與者建立有效合作關係的重要性。

2013年,中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簽署了一項協議,計劃在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之間建造一條350公里的高鐵。這是一個大規模項目的首個環節,該項目將連接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中國運營)與歐洲的中心。

該項目在去年下半年啟動,但卻忽略了歐盟的一個相關法律規定:歐盟成員國必須為所有大型基礎建設項目舉行公開招標。因此匈牙利無法將該項目交予中國國際鐵路公司,2017年2月該工程因比利時歐盟委員會的審查而暫停。

Data Fusion公司的能源專家兼董事總經理Tony Regan解釋:「亞洲大部分地區的政府間合作都還不錯,但對於大型基礎建設項目的談判卻越來越需要政治家、金融機構、非政府組織間的多方協作。」

找到合適的人才相當重要,這意味著語言、技能、尤其是文化態度的融合,同時需要更多的監管來確保良好的結果。香港等國際城市在該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香港作為國際投資和金融服務中心,可以促進投資者和項目持有人之間的長期合作關係。

保持耐心

無論如何,當初在歐洲和東南亞項目受挫的潛在投資者們也知道,一帶一路將繼續推進,當中通過耐心合作而產生的回報將遠遠超越今天的項目價值。

投資者的耐心相當重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所面臨的挑戰日益明晰,將會有更多尋求管理地方風險的投資或項目方,為國際公司帶來新機遇。

因此,擅長跨境風險管理的公司,最有可能成為中國內地投資者的優質合作夥伴。

電力工程諮詢公司Owl Energy的董事總經理Tony Segadelli表示:「中國等國家開始意識到加強合同嚴謹性的重要,尤其是在亞洲以外國家和地區開展項目時,需要更加符合國際治理模式。這現象令人鼓舞。」

Seatrade Maritime News編輯、全球航運專家Marcus Hand建議:「企業要考慮到合規性、運營標準和工作實踐方面的挑戰;小心因不了解情況、削減成本、並對後果認識不足而造成的偏離規則或計劃;注重項目管理。」

Marcus Hand表示:「儘管與產生上述問題的項目發生關聯會帶來信譽風險——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你能建立一種恰當的伙伴關係,必定可以帶來與中國合作的新模式、新機遇。」

本文原刊載於FinanceAsia,編輯後用於一帶一路國際聯盟通訊。